《靜夜》In the Stillness

《靜夜》In the Stillness

曲:Sally Beamish
詞:陳曉冬
原詞:Katrina Shepherd

《靜夜》源自當今英國詩人Katrina Shepherd的詩作In the Stillness,由同樣出身自英國的中提琴手及作曲家Sally Beamish編排成為無伴奏合唱作品,粵詞則由陳曉冬翻譯而成。

Katrina Shepherd活躍於詩歌文學界,在歐美地區國家處處皆可見她所發表的詩作。Shepherd喜歡以俳句(haiku)格式寫詩,作品的靈感泉源大多來自與人或大自然的接觸。In the Stillness一詩,則把人們每逢將臨期(Advent)時看見的景象與「馬槽聖景」結合寫成。由冬季雪景到夜闌星空、由教堂內的歌聲到馬槽旁的搖籃曲聲,詩詞皆工整地以形容詞作每句開首並串連整篇作品,營造等待時分的悠然恬靜。中詞仿照原作保留韻腳,並運用不同的疊字,嘗試平衡粵音考量之餘,亦呈現詩作的建築美。歌名取「靜夜」,借用對唐詩的聯想,卻引申出對「晚上」的另一種思緒。

Sally Beamish是位多產的作曲家,作品類型相當廣泛,其中不乏為樂團、合唱團、歌劇或舞蹈藝術等等的創作。In the Stillness為其於2007年所寫;旋律平穩卻不失朗讀詩句的抑揚感。全曲採用主調音樂(homophony)處理四部和聲,在整齊的音樂行進裡含蓄地運用幾次轉調,把詩詞裡描繪的境象提昇,創造出富默想空間的聖誕氛圍。

歷世歷代以來,信徒皆透過不同的藝術表達方式重現「馬槽聖景」,藉此記念耶穌基督昔日已經親臨世上,且以小嬰孩的軟弱身軀,實現上主與人同在的應許,同時期待主再臨的時刻。詩歌裡除了展現聖景之外,最後的段落更詩意又巧妙地道出了信徒當擁有的心聲:聖嬰已來,我們此刻仍要專心,耐心期盼真光照亮黑夜,且有上主快將來到與人同在!

分享

其他消息

共鳴基督徒詩班20周年音樂會 ——《Prototype原型》

「Prototype」這個字源自希臘文「πρωτότυπος」(讀音「prōtótupos」),可翻譯為「原型」,一般是指由一個概念所產生最原初的演示。共鳴基督徒詩班成立二十年來,不斷探索如何以合唱藝術回應上主在當下時代的計劃,由當初以協助各大專院校信徒成立聖樂團隊為己任,繼而為大專聖樂提供演出平台,然後成為大專團隊成員及導師的培訓場所…

Read More »